顳顎關節障礙/牙骹痛 (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)
- Fung Dak
- 3月2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顳顎關節障礙(TMD)是指顳顎關節(Temporomandibular Joint, TMJ)及其相關結構(包括關節盤、咀嚼肌群及周圍神經)出現功能異常或損傷的病症。病人可能出現咀嚼時牙骹疼痛、彈響、開合時機左右不均、面部下巴不對稱等情況。其病理機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:
關節結構異常:關節盤移位、退化或關節面磨損,影響關節的正常運動。
肌肉功能失調:咀嚼肌群(如咬肌、翼狀肌)過度緊張或力量不平衡。
神經及筋膜影響:周邊組織炎症或壓力傳導至關節,引發疼痛或功能障礙。
成因
不良生活習慣:長期咀嚼硬物、單側咀嚼或夜間磨牙(Bruxism)
姿勢異常:頭部前傾或駝背導致頸部及下頜肌肉長期受壓,間接影響顳顎關節
外力損傷:下頜曾遭受撞擊或外傷
心理壓力:緊張或焦慮引發咬肌無意識收縮,增加關節負荷
牙科因素:咬合不正或牙齒缺失導致咀嚼力分佈不均
症狀
疼痛:顳顎關節區域、耳周或面部疼痛,可能放射至頸部或頭部
關節異響:開口或閉口時出現「喀啦」或「啪啪」聲,提示關節盤移位或摩擦
活動受限:張口受阻、下頜「卡住」或咀嚼困難
伴隨症狀:頭痛(尤以太陽穴為主)、耳鳴、耳痛或咀嚼時疲勞感
治療方法
物理治療在顳顎關節障礙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,目標是緩解疼痛、恢復關節功能及改善生活品質。以下為常見治療方法
手法治療(Manual Therapy)
針對咀嚼肌、翼狀肌及頸部肌群,改善肌肉的異常緊張及血液循環;同時施以關節鬆動術,促進顳顎關節的正常活動性
運動治療
指導患者進行下頜放鬆運動及頸部姿勢矯正,減輕頭部前傾對關節的影響
熱敷與冷敷
熱敷促進肌肉放鬆及血流改善;冷敷則適用於急性炎症期以減輕腫脹及疼痛
衝擊波治療(Shockwave Therapy)
刺激局部組織修復,同時消除筋膜或肌肉中的慢性結節
超聲波治療(Ultrasound Therapy)
通過高頻聲波滲透至深層組織,軟化關節周圍僵硬的軟組織及改善炎症
針灸(Acupuncture)
原理: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調節頭頸臉部的血液循環,緩解肌肉緊張及疼痛,對伴隨頭痛及張口受阻的患者效果顯著
不及早介入治療的後果
若未獲及時治療,病情可能惡化,引發以下後果:
關節退化:關節盤磨損加劇,或發展為骨關節炎,導致永久性功能損傷
功能障礙:張口範圍縮減,影響進食、言語及日常活動
心理影響:長期疼痛及不適可能誘發焦慮、抑鬱或睡眠障礙
併發症加重:頭痛、耳鳴或頸部僵硬加劇,進一步降低生活品質
以上內容僅供參考﹐讀者需向有關醫療人員求診﹐經詳細檢查和診斷才能及時以及有效地治療
@DOCTORFIX 德鋒脊醫及物理治療診所